【校园动态】紫阳中学举行“书香校园”读书分享会(第一期)

为深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,切实落实紫阳中学“书香校园”读书活动方案,3月26日,紫阳中学在文体艺术中心多功能厅成功举办“书香校园”读书分享会(第一期)。全体语文教师、其它学科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班级学生齐聚一堂,共同沉浸于这场知识与思想碰撞的盛宴。

活动伊始,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在致辞中指出,在 “内卷” 时代,读书是为灵魂充电,能助学生打破心防、让精神自由。书香校园应是师生共读的成长共同体,“读书点灯人” 要以书为媒,唤醒彼此灵魂。他还强调,要坚持读书分享,分享者需有备而来,参与者应沉浸式投入,践行者要学以致用。读书是教育的基本大事,愿紫中人都成为 “读书点灯人”,让书香与阅读相伴成长。

“读书点灯人”、祁贵松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祁贵松分享主题为《从第56号教室到我的教室:教育的反思与实践》的读书感悟。祁老师从书籍作者、故事内容、比较反思、共勉之语等四个方面对《第56号教室的奇迹》进行解读,并将雷夫老师的课堂与我的课堂、雷夫的教室管理和我的教室管理、雷夫的学生和我们的学生、雷夫的教学活动和我们的教学活动相比较,启发在场老师应尊重学生、信任学生、爱护学生;学生也应该常怀感恩之心、宽容之心,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奔赴,建构和谐友爱的课堂氛围。

“读书点灯人”、高三19班学生胡雅洁从作者简介、书籍概况、佳段好句、个人感悟等多个维度,为大家分享阅读《长安的荔枝》的独特收获与深刻感悟。她呼吁在场的学子:“李善德这位九品小吏在绝境中展现的生存智慧,恰似我们在学业攻坚中需要的破局思维。当他抱着‘就算失败,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的信念,一步步丈量出荔枝转运的可行性时,我突然意识到,所谓‘不可能’,往往是思维定式下的伪命题。我们要像李善德那样,永远保持对未知的探索勇气。当我们在实验室反复实验时,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,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时,都请记住—— 每一次全力以赴的尝试,都是向理想更近一步的丈量。

本期读书分享会的圆满落幕,标志着紫阳中学“书香校园”读书分享会正式启航。今后,学校将固定每两周(周三晚19:00-19:40)举办一次主题读书分享会,由学校教师和学生组成“读书点灯人”团队,通过“师生共话”“跨学科阅读”等形式,打造沉浸式阅读交流平台。

 
这一长效机制的建立,不仅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持续动能,更构建起立体化的精神成长空间。当不同学科背景的思想在书页间碰撞,当青年学子的感悟与师长的智慧相互交融,阅读将真正成为连接古今、跨越边界的精神纽带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在接下来每一个书香浸润的分享时刻,见证知识之花在紫中校园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。
 
 

 
 
 

校党委书记徐培顺在紫阳中学

“书香校园”读书分享会上的致辞
 

各位追光者,各位点灯人:

今天,我们相聚于此,共同点亮“书香校园”的第一盏灯!此刻,我的内心既澎湃又感动。因为从今天起,每个单周三晚将成为紫中人精神共振的“黄金档”,成为我们与经典对话、与智慧同频的“能量场”。在此,我想分享三句话,与大家交流读书的意义、书香校园的使命,以及即将开启的以读书为媒介的这场“星辰大海”般的征途。
一、读书的意义:在“内卷”时代,用书页筑造精神的“防空洞”  
有人说,这是一个“万物皆可卷”的时代。作为学生,作业、考试、排名……似乎总有无形的压力推着我们奔跑。但我想说,读书恰恰是让我们在奔跑中学会抬头看星光的魔法。
《第56号教室的奇迹》中,雷夫老师用一本书、一盏灯,让贫民窟的孩子触摸到了莎士比亚的浪漫与科学的深邃。这告诉我们:读书不是逃避现实的“躺平”,而是为灵魂充电的“超长待机”。每一本书都是一扇“任意门”,带我们穿越时空与苏格拉底辩论、与李白对饮、与爱因斯坦畅想宇宙。正如苏轼所言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,读书是最高级的“美颜滤镜”,它能让我们在浮躁中沉淀气质,在困惑中找到答案。
同学们,当你们为成绩焦虑时,不妨读一读《平凡的世界》,看孙少平如何在煤油灯下用书籍对抗命运的荒凉;当你们感到迷茫时,不妨翻开《活着》,感受生命的坚韧与豁达。读书的意义,不在于“破万卷”,而在于“破心防”——让精神永远自由,让思想永远滚烫!
二、书香校园的使命:让教育成为“双向奔赴”的星光  
紫阳中学要打造的,绝不是一个只有书声的校园,而是一个“书香浸润灵魂、阅读点亮生命”的成长共同体。
书香校园是什么?它是老师们放下粉笔后捧起书卷的身影,是同学们课间倚栏读诗的侧脸,是师生共读时眼神交汇的灵光。就像朱熹笔下的“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”,读书的校园,才是教育真正的“活水之源”。
在每期的读书分享会上,我们特别设立了“读书点灯人”——有深耕教学的老师,有热爱阅读的学生。你们不仅是分享者,更是“精神火炬手”。你们制作的每一页PPT、分享的每一段感悟,都可能成为各位听众心中的“高光时刻”。教育最美的样子,不是单向灌输,而是用一本书唤醒另一本书,用一个灵魂点燃另一个灵魂。
我期待,未来的紫中校园里:文科老师能分享《人类群星闪耀时》的壮阔,理科老师能解读《三体》中的硬核浪漫;同学们既能畅谈《红楼梦》的悲欢,也能探讨《未来简史》的预言。让各门学科的书香交汇,让每位师生的智慧共舞,这才是真正的“学科天花板”突破计划!
三、读书分享的坚守:让“40分钟碎片”拼出人生的“彩蛋”  
有人说:“坚持读书的人,都是长期主义者。”每个单周三的40分钟看似短暂,却是我们献给精神的“仪式感”。如何让这份坚守有意义?
第一,做“有备而来”的分享者。无论是《第56号教室的奇迹》的深度剖析,还是你挚爱的一本小说、一首诗,请用不多于10张PPT和20分钟时间浓缩你的热爱。图文并茂不是形式,而是思想的可视化表达;师生互动不是流程,而是智慧的流动。
第二,做“沉浸式”的参与者。放下手机,暂别作业,用笔记记录灵感,用提问碰撞火花。请记住:读书分享不是“听报告”,而是一场“思想剧本杀”——每个人都是主角,每个观点都值得“上热搜”!  
第三,做“学以致用”的践行者。德国作家,诗人赫尔曼·黑塞说:“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,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自己。”读书的终极目标,是让我们在现实中活得更清醒、更从容、更温暖。
老师们、同学们,学年末我们将表彰“书香师生”,但比奖励更珍贵的,是这一路积累的“精神财富”。请相信:你今天读过的书、分享过的感悟,终将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成为照亮他人的光。
今年全国“两会”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、民进、教育界委员讨论时指出:“教育,不能把最基本的丢掉”。我想,读书,就是我们教育最最基本的大事情。从今天起,让我们以书为舟,在紫中这片沃土上,划向更辽阔的远方;让我们以分享为桥,让思想的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河。愿每一位紫中人都能成为“读书点灯人”,让书香成为我们最骄傲的校徽,让阅读成为青春最燃的BGM!

最后,请允许我改编一句流行语与大家共勉:“生活不止眼前的作业和考试,还有书和远方的诗意!”

 

END

 

文字:童立英  编辑:刘  佳  王丝羽
责编:雷建民  审核:庞启厚  终审:杨长青

 

创建时间:2025-03-31 09: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