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育札记】智慧治班·匠心赋能 | 贺习军:用心陪伴,静待花开


人们常说,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,任务是立德树人,紫阳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在倡导“五真育人”,都强调了重要的一环就是“育”,在教育领域,“育”字可以用来表示对人才的培养,如“德育”“智育”“体育”等。因此,在实际班务管理中,要重点放在“育”上,即“变管为育”。
班级管理重要的另一环,就是“因材设标,因材施教”。
在教学中,要注重因材施教,不同的学生目标不同。目前,学校也在开展分层教学,这就是认可学生个体差异。班务管理也是这样,学生的学习习惯、行为习惯都存在个体差异,“因材设标,因材施教”就是针对学生的志趣、能力等具体情况设立不同的目标,进行不同的教育,对他们的要求也要有区别。
因此,我当班主任就有这样一个理念:“因材设标、因材施教、变管为育”。
下面,我就结合实际,分享一些工作中的具体做法。
一、转变固有认知,完成认识转变:打破传统思维局限,以全新视角审视学生成长。
作为班主任,我们往往习惯于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学生,例如成绩、排名、是否听话等。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容易导致:忽视个体差异,限制发展潜力,阻碍创新思维。只有打破传统思维局限,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学生成长,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,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。
紫阳中学党委书记徐培顺在晨会中讲到:“先学会做人,再学习知识”,所以,我们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,还要教他们明白做人的道理,帮助他们成长。要接受他们的平庸,接受他们的问题多。要帮助他们能知道这么做,能认识错误,改正错误,比如迟到的同学,教育他们不要去找理由,闹钟没响,肚子疼等,要敢于承认事实,迟到就是迟到,敢于接受批评。宿舍“整齐、规范、无异味”是要求,但要教他们怎么做到,而不是呵责他们为什么没做到。
学生在我眼里还是孩子,还有很多事需要教他这么做。有的年轻班主任在家里是不是也是被家长唠叨、嫌弃,说你不会扫地、不会拖地,甚至不会煮方便面。同时,我们是不是在学生时期也有悄悄玩手机、上网吧、打游戏、睡懒觉,或者有抽烟、喝酒的经历,换句话说,我们很多缺点是不是也被老师、家人包容。
因为我们知道,人在成长过程中,不可能十全十美,有一些习惯或者做法,被人诟病,但不一定就是缺点,甚至错误。
因为我就是这样想的,所以我把学生当自家孩子一样看待,能体谅他们,包容他们的一些习惯和做法。如果我们班主任都能换位这样想,经常言传身教,教会他们怎么做,学生也就成长了。
二、倾注真心诚意,建立良好师生情:用心沟通,以爱相伴,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。
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,更是学生的引路人。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快速成长期,他们渴望被理解、被尊重,同时也需要正确的引导。因此,要始终坚持以“尊重、信任、关爱”为基础,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。
尊重学生: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,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。作为班主任,我尊重他们的想法,倾听他们的声音,避免一味地批评和指责,而是通过沟通和引导帮助他们认识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信任学生:信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。我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,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支持,他们就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。
关爱学生: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、家庭压力等多重挑战。作为班主任,我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,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,帮助他们缓解压力,树立信心。
建立良性的师生关系:学生不是因为你凶而怕你,是因为敬而畏你。
有时父母不相信孩子,以自己主观臆断批评孩子,孩子委屈、负气,我们老师就要相信学生,给学生做工作,理解父母,尊重父母,减少因父母教育方式而引发的学生情绪问题。
老师不能高高在上,要放下身段,不要必须有权威,不要只相信自己的“金口玉言”,拉近与学生的关系,在学生面前也要做真实的自己。
我常常想,自己的孩子在外面,处处能遇到一个关心他、帮助他的人该多好,反过来为何不能多给别人的孩子处处关心、帮助呢?
中秋、端午给学生买粽子、月饼,时不时在班群发点红包,让学生体会到你对他们的关心。亲其师,信其道,这样就好育多了,或者说这样就好管理多了。
三、尊重个体差异,呵护学生之个性:珍视每位学生的独特之处,助力个性绽放光彩。
呵护学生个性就要鼓励自我表达,教育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,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,而非简单地要求他们服从或模仿。
呵护学生个性就要支持兴趣发展,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应得到重视,我们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,帮助他们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潜能。
还要培养学生自主性,激发内在动力,通过鼓励和引导,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,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;培养责任感,在尊重个性的同时,教育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;关注心理健康,尊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,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,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。
尊重学生个性,管理上没有呆板的条条框框,如女生周末可以学画淡妆,但平时必须扎头发,穿校服。
四、秉持身正为范,做好学生之表率: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,成为学生前行的引路灯塔。
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,更是学生品格的塑造者。应以高尚的品德和端正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。通过以身作则,以自身言行感染学生,传递正确的价值观;通过言传身教、引导学生知行合一。在思想、学习和生活中,教师应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,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目标,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,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。
老师要做表率,要求学生按时到校,自己也要做到按时到班,同时关注未到学生;不光口头讲讲桌擦干净,抹布叠放整齐,可以给学生示范并教会他们;跑操也要亲自参与。
五、把握谈话技巧,开启心灵沟通窗:把握言辞分寸,运用沟通技巧,开启学生心灵之门。
教师应通过恰当的言辞和有效的沟通方式,与学生建立真诚的情感连接。教师需注意言辞的分寸,避免过于严厉或随意,以尊重和理解为基础,营造平等、信任的对话氛围。运用倾听、共情、引导等沟通技巧,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,发现他们的困惑与需求。通过耐心倾听和适时引导,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表达真实想法,化解矛盾,激发潜能。这种心灵沟通不仅能增进师生关系,还能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,助力他们健康成长,真正开启学生心灵之门。
学生处在人生可塑期,要想主导学生,就要多动嘴,多讲道理,多教方法。谈话要了解学生个性,讲技巧,不是出气,不是树威,目的是解决问题,这就是紫阳中学副校长杨长青说的不要针尖对麦芒,对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先表扬,再指出错误并批评。
六、培养敏锐洞察,对事具备预见性:洞察潜在问题,未雨绸缪,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。
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前瞻性思维,能够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捕捉潜在问题。通过日常互动和深入分析,教师可以预见学生在学习、心理或行为上可能面临的挑战,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。这种未雨绸缪的能力,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化解困难,还能为他们创造更稳定的成长环境。教师的预见性和主动性,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与责任,让老师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守护者。
班务工作中,要有预见性的讲注意事项,讲要求,讲规矩。如尊师、打架、早恋、仪容仪表等,不要等出现了问题才去制止。
七、运用智慧方法,妥善处理特殊事:面对特殊事件,冷静应对,智慧化解成长的难题。
END
个人简介
编辑:刘 佳 责编:雷建民
审核:庞启厚 终审:杨长青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