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教育札记】智慧治班·匠心赋能 | 钱金鑫:以爱为舟,以智为桨

五载春秋,躬耕杏坛,我始终以学校“五真育人”理念为育人航标,建构起“三维一体”的育人实践体系:在常规养成维度,通过学生一日常规、行为习惯成长档案,将养成教育融入点滴;在班风建设维度,以主题班会、实践课程、团建活动,打造具有生命气象的成长共同体;在专业修为维度,通过班主任工作日志、专业培训等持续精进育人艺术。这一路走来,我始终相信教育是师生共赴的温暖修行——以真心唤醒真心,用生命润泽生命,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闪耀着成长的光芒。
一、以爱育心,用温情点亮成长之路
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”在我看来,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魂的艺术。面对青春期学生复杂的情感世界,我始终坚信:唯有真诚的爱与陪伴,才能叩响学生的心门。
(一) 细微之处见真情
我非常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,总能敏锐捕捉到每一株“幼苗”的生长状态。当发现学生小王因母亲生病成绩下滑时,对她进行鼓励,并让该生每天可以取手机和母亲通话;当观察到内向的小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经常手抖、特别紧张,我将这个情况告诉其他带课老师,一起帮助他脱敏。这种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关怀,让班级逐渐形成了“有困难找老师”的默契。
(二)巧思活动聚人心
在班级学生因为班干部管理过于严格形成小团体孤立同学时,组织“徒手剥柚子”活动,手指沾满汁水的欢笑间,团队精神悄然生长;分享果肉时的谦让,让竞争压力转化为同窗情谊。因为班级留守儿童居多,我会在每月初组织当月学生过“集体生日会”,在一次次的许愿和祝福中,让班级学生放松情绪、感受爱与被爱。这种将劳动教育、情感教育与挫折教育融合的创意,让班级凝聚力愈发坚固。
二、创新管理,构建自主成长新生态
作为学校“五真育人”理念的践行者,我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作为班级建设的核心,打造出独具特色的“三自”管理体系。
(一)班干部成长“全链条”培养
每学期初的“班委训练营”堪称微型管理学院:从制定班规时的民主议事,到组织活动时的项目管理;从处理同学矛盾的沟通技巧,到应急事件的处置预案。像教练般手把手传授“管理心法”,更创造性地实行“双岗轮值制”,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管理岗位。学期中的“班委吐槽大会”则成为解决问题的智慧池——班干部们畅谈工作困惑,集体头脑风暴寻找对策。
(二)学习共同体赋能成长
针对学困生,我发明了“学习能量环”机制:将不同层次学生混编成互助小组,设立“学科小导师”,通过“错题银行”“小组竞争”等活动激发学习内驱力。每次考试后的“成绩分析会”上,没有冰冷的排名比较,取而代之的是“进步曲线图”“学科雷达图”等可视化工具,帮助学生精准定位薄弱环节。这种“把诊断权交给学生”的做法,让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。
(三) 班级文化浸润心灵
走进班级,会被独特的文化场域所感染:墙面上的“目标榜”记录着每个人成长轨迹,“能量补给站”里摆满学生捐赠的励志书籍,张贴栏里是优秀作业展示。这种“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”的环境营造,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。
三、携手共育,搭建协同育人新桥梁
我深知,教育不是孤军奋战的事业。我会经常与学科教师谈论班级学生的表现,从物理老师反馈的作业完成情况,到英语老师发现的心理波动,各科信息在此交汇整合。针对偏科学生,他们共同制定“学科营养套餐”;面对情绪低谷的孩子,集体设计“信心重建计划”。每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开好学科教师联席会,更加全面的了解班级学情,这种打破学科壁垒的协作,让学生感受到全方位的支持。
四、硕果累累,静待满树繁花
五载耕耘,带过的班级始终保持着“双优”记录:成绩稳居年级前列,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零发生。更令人欣慰的是,我的学生身上总带着独特的“精神气象”——绝不服输、永不放弃。
我想当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学生毕业后真心的感谢和惦记,“老师因为你,所以我报了师范专业,虽然你常劝我们不要学师范、不要当老师,但是我就是想成为你。”“老师太感谢你当时教我先做懂感恩的人,再做会学习的人。”“老师我要去北京了,去看升旗,去看你说的天安门,我给你拍视频,还要给你买全北京最好吃的糕点。”……每每看到这些,我都更加坚信:我的工作一直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。
守望花开,永远在路上。于我而言,教育不是重复琐碎的工作,而是与青春同行的生命对话,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幸福的路上,我将继续以爱为舟,以智为桨,载着学生驶向理想的彼岸。
END
个人简介